学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来源:渭滨区关工委 作者:李 俊 英 时间:2021-8-2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热门话题。因为立德树人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神圣职责。因此,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今年元月初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定为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那么,学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呢?我觉得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要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对立德树人重要意义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肤浅认识和理解。

1.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古代著名教育论著《学记》中,开宗明义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我国古代成人教育的纲领。在我国古代少儿教材《弟子规》中,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确定为基础教育的宗旨。上述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教育著作中,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是人文方面的学说。人文学说基本上是关于人的文明化的论述,因而立德树人自然就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例如:“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年之计在于树谷,十年之计在于树木,终身之计在于树人。”类似这样的论述,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2. 立德树人是党中央历届领导者对教育工作的一贯教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江泽民对人民教师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胡锦涛则是把“立德”和“树人”两个独立概念组合成“立德树人”新教育理念的第一人。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2年11月8日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

立德树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9日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他到北京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2020年9月10日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时,他向全国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节日贺词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级领导干部会上的讲话和在历次中央宣传工作会上的讲话中,都彰显了立德树人的一贯思想。

3. 立德树人是评价学校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提高素养的核心课题。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规定:改革学校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改革学生评价——坚持把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基本标准。改革教育评价,确定正确标准,是端正办学思想和优化教育生态的治本之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担负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师德是学校德育之魂,师能是学校育人质量之本。因此,每位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好老师。

二、要全面理解立德树人的主要含义。

立德是前提是根本,树人是目的是核心。立怎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是由我国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的。根据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下面谈谈我对立德树人含义的理解。

1. 立德的主要含义。

先说啥叫德,即德的概念。《礼记·乐记》中说:“德者性之端也。”这是德的外在表现。古人又说:“循道而行谓之德。”这是德的内涵,也是“道德”一词的来源。下面再说当今立德的含义。我认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有三种品德,即政治品德、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行。

(1)在政治品德方面需要坚定三个政治信念。

一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富中国强中国。中国人民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早已清醒的认识到,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三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是各方面的具体制度和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越性。

我认为好的社会制度主要标志有三点:一是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二是保持了社会大局长期稳定,三是全面提高了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根据我国的发展成就和历史经验,在2011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吴邦国委员长向国内外郑重声明: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否则,中国大陆就会变成政客权谋的竞技场,个人野心家的博弈机,民族分裂的样板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命根子。

(2)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树立三个正确观点。

就是要树立以真为根本的科学世界观,以善为核心的进步人生观,以美为灵魂的正确价值观,使真善美成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基本内涵。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①真善美是精神文明的三要素。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建设。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真善美成为人们的基本思想品德素养和社会的基本精神风尚。

②真善美是人类自由的三维度。人们追求真善美是为了追求思想上的自由、行动上的自由、情感上的自由。随心所欲不愈矩,纵横驰骋不违规,心花怒放不丧德,就是人生自由的完美状态和理想境界。

③真善美是品德优良的三原色。求真求善求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课题。求真是为了提高生存水平,求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求美是为了提高人生的乐趣。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思想品德,有的直接闪耀着真善美的感人本色,有的则放射出由真善美融合而成的动人光彩。

④真善美是为人处世的三原则。纵观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人物,他们虽然没有相同的人生轨迹,但却有着相通的为人处世原则,这就是做个真诚的人和追求真理的人,做个善良的人和惩恶扬善的人,做个文明的人和追求卓越的人。这是一切优秀人物事业成功人生出彩的根本原因。

(3)在道德品行方面要遵守三个道德规范。

一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规范,在社会上自觉做个好公民。

二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践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工作单位做个严于律己的好职工。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还要严格遵守“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学校做个好教师。

三要认真遵守家庭美德,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规范,在家中认真做个好成员。

在遵守以上三个道德规范的同时,还要加强以“爱国奉献、明理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修养,努力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真正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政治品德决定人生的方向,思想品德决定人生的质量,道德品行决定人生的形象。这三方面品德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2. 树人的主要含义。

我认为树人应树具有以下四方面素养的社会主义新人。

(1)身体健康。身体是生命之基,人生之基;健康是成才之本,幸福之本。因此,树人要坚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生命第一,要把强基固本作为树人的首要原则。

(2)心态阳光。心态阳光就是心理健康,其主要表现是没有阴暗心理和悲观情绪,在黑暗中能看到光明,在绝望中能看到希望。心态阳光,人生才会出彩,事业才能辉煌。

(3)向善向上。向善就是崇德尚善,惩恶扬善,具有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是非分明的思想观念。向上,就是见贤思齐,向先进看齐,具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4)勇于担当。就是要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品德。责任是分内应当作的事情。自觉把分内应当作的事情做好的心情叫责任心或责任感。人生的价值都是在履职尽责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不仅是一种负担,责任还能唤醒人的良知,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品位。给人责任,就给了一个人的信任和真诚;一个人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尊严和使命。要树立“责任人生”的观念,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角色就要承担多少责任。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重点,其次才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要认真探索落实立法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这是一个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没有一致答案的探究性问题,因而我对这个问题只谈两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要遵循立德树人的规律。就是要遵循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在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方面,我想强调“三个很重要”。

一是基础很重要。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信仰、思想观点、道德品行教育。其中道德品行教育是完善人性的教育,是做个好人好公民的教育,只有在完善人性教育的基础上,政治信仰和思想观点教育才会收到源清流洁、本盛木荣的效果。

二是底线很重要。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底线是遵纪守法预防犯罪和珍爱生命预防自杀。学校德育若能使每个学生真正守住这两个底线,就是对学生家庭和社会的重大贡献。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学校要将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使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三是榜样很重要。马克思说:“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社会环境就是社会上所有人言行的总和。它与每个人的表现息息相关,又与每个人的利害密切相连。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坏孩子,所有的坏孩子都是成年人教唆坏的或娇惯坏的。未成年人的问题实际上是成年人的问题。成年人的好形象就是未成年人的好榜样,父母的好习惯就是对子女的好示范。孩子身边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孩子身边无闲人,人人是教员。

第二点建议是要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在营造氛围上,我想提倡“三个要做到”。

一要做到全员立德树人。学校领导要带头做到管理立德树人;各学科老师要认真做到教学立德树人;学校员工要尽力做到服务立德树人。

二要做到全过程立德树人。每个学期、每个学年、每个学段,在立德树人上要有序有机衔接,一以贯之,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三要做到全方位立德树人。要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社区为两翼,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德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这就是德育的实质和特点,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