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去情犹在 关爱心长留——追忆西安市“百名最美五老”、周至县关工委副主任刘辅汉

来源:西安市关工委 作者: 时间:2020-1-14

刘辅汉同志1956年10月参加工作,历任周至县司竹乡副乡长,终南镇镇长、党委书记,周至县纪检委副书记,1998年退休后担任周至县关工委副主任。他曾荣获西安市第五届文明市民标兵和西安市“百名最美五老”称号,多次荣获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多年来,他用勤勉和担当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身患重病后仍心系青少年,惦记着热爱的关工事业,为关教事业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坚守初心——赤子之情若星辰

刘辅汉同志始终信念坚定、不忘初心,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大家的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随着年龄的增大,可以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不可减弱。我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到老!”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本该颐养天年的刘辅汉坚持退而不休,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岗位,继续发挥余热。为了把关爱青少年工作做得扎实细致,教育引导孩子们听党话、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刘辅汉经常深入学校、乡镇、村组和家庭调研,全面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学习情况。他邀请专家为农村青年举办“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主题讲座,帮助贫困青年农民树立信心、转变思想。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家长过度依赖学校教育而忽略家庭教育问题,他和大家一起研究对策,有的放矢组织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具体指导家庭教育,他精心编写了《家庭、家教、孩子》一书向家长免费赠送,让大家知晓家教、家风的重要性,这一举动受到社会好评。今年10月,身患重病住进医院后,病床上刘辅汉打电话给周至县关工委办公室的同志,让他们代表他了解所资助贫困大学生在校的情况。他还说,等他出院后要继续为贫困学生联系爱心人士,做好家教工作……

筹资建校——集善之举如潮水

周至县是全国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县,早些年,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校舍建设一直迈不开步伐,面对破烂不堪,岌岌可危的校舍,刘辅汉寝食难安,和关工委其他老同志四处奔波,呼唤社会爱心力量,千方百计解决山区校舍条件差的问题。

竹峪镇的育芳爱心小学,是祖籍周至定居台湾的慈善老人张育芳资助兴建的,但老人在建校过程中不幸病故,原来所作预算难以实现。教学设施简陋,无法投入正常使用,校长在周至县内一家刊物上发出呼吁,希望爱心人士能够出资建校。刘辅汉看到信息后,立即着手与外界沟通联系,筹措资金。一些同龄人劝他,“老刘啊,你已年过古稀,这么多年为这些事不光忘记了年龄,有时为‘化缘’连辈分都忘记了,你对这事这么痴迷,到底图啥嘛?”刘辅汉回答,“人嘛,志趣不同,我爱国家,更爱下一代,对我来说,让娃们能安心安全地读书,就是我追求的快乐。人老了,多一份快乐,就多一份幸福!”

经过这件事,刘辅汉的集资建校之心就像涨了潮的海水,一发不可收拾。在他和县关工委同志们的努力下,为扶贫建校捐资者纷至沓来:西安高新区资助2万元、西安市自考办捐赠26万元、香港慈善家和有关单位捐赠22万元、西安市人行资助3余万元、西安高新开发区和碑林区人大捐资10万多元、西安某研究生班的36名学员捐款捐物44余万元等等,这些物资先后援建维修了马岔小学、安家岐希望小学、耿峪希望小学、庙沟小学、厚畛子、王家河等山区中心校以及楼观聋哑学校,改善了500多名山区学生的教学条件……

25个冬夏,刘辅汉不顾年高体迈,不计个人得失,冒严寒顶酷暑,风里来雨里去,累计引进扶贫资金726万元,资助贫困地区修建和维修希望小学15所,资助贫困学生549名,为山区修便道17条101公里,修建便桥8座,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孩子的上学条件。

托起希望—— 助学之德似长风

“一切为了贫困孩子,为了贫困孩子的一切”,这是刘辅汉实实在在的言与行。刘辅汉在调研中发现,上学难是周至农村一些贫困家庭难以逾越的大山。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迈进大学校门,有的家庭考上两个只能保证一个入学就读。特别是一些残疾人子女、单亲家庭和因病、天灾人祸等原因导致贫困的家庭,因凑不起学费而饱受煎熬。刘辅汉发现这个现象后,整日里四处奔波,千方百计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双庙子乡一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延安大学,是该乡第一个大学生。但学生的姐姐有病在医院治疗,父母前往看望时不幸遭遇车祸,母亲当场死亡,父亲重伤,姐姐悲痛至极,不久也离开人间。一连串的家庭变故和高昂的学费,让这位学生的上学梦濒临破碎,刘辅汉闻讯马上前去看望,帮助他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并奔前跑后,联系到一位爱心人士为该生资助1.3万元,使该生顺利上学。

刘辅汉的爱心感动着受助者,也深深地感染着众多的爱心人士。2017年8月,一位企业家捐出一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刘辅汉和县关工委的同志商议后,决定将楼观镇团标村一位贫困大学生列为资助对象。按照关工委规定,关工委要派人前往这位学生家中实地考察。当时正值最难耐的八月高温天气,其他领导担心刘辅汉身体不适应,劝他不要去了,可他却说,“为青少年服务,是我职责所在,我如果不亲自去调查,感到不踏实,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20多年来,为了让那些上不起学的贫困生能圆大学梦,刘辅汉几乎走遍了周至县十几个乡镇所有的沟沟壑壑,他在贫困青少年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之间搭起爱的桥梁,累计让1300多名贫困青少年得到资助,他还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约出来的上万元养老金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大学生。凭着对关爱事业的执著和热情,刘辅汉感动了一批批富有爱心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激发他们主动为贫困生捐资助学,让关工委扶贫助学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生命的路有多长,关心下一代的爱就会有多久!”刘辅汉临终留下的这句遗言承载了他二十五载关爱路,点点滴滴晚霞情。在刘辅汉的身上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广大五老全心全意为青少年服务的爱党爱国情怀,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五老队伍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