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训故事

来源:凤县关工委 作者:王清河 时间:2019-12-16

       我的老家在凤县凤州,我小时候家庭经济紧张,我们兄弟姊妹四人都在上学,父亲在生产队,他一人劳动分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家人吃,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河口任教,微薄的工资还能给家里贴补些。一家人吃菜就靠房前屋后的小菜园,余下仅有的空地种上了包谷,每天下午放学吃过饭,父亲就给我们安排劳动任务,谁栽菜,谁从井里打水浇菜,谁除草,分工明确。有的技术活他就示范讲解,从小培养我们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他常在嘴上挂着的口头禅就是:“不管干啥,劳动本色不能丢。”并强调不管你现在和将来,劳动是必须的,不能忘了根本。我们齐心协力靠着勤劳的双手渡过了难关。

       后来,我当了老师,周末和假期少不了回家干活,忙这忙那,累得满头大汗。当看到劳动成果,看到美丽的家园,鸟语花香的环境,别提多高兴了,全身都觉得舒畅。偶尔一个周末不回家,便觉得无所事事,生活空虚。

       以后我成家了,做了两个儿子的父亲。有一次我到凤县中学看上学的长子,正赶上学校食堂开午饭,大蒸馍和烩菜,我们买了两份,吃到最后只见儿子把吃不完的少半块馍拿在手上,正做往远处扔的动作,我严厉地制止。看来孩子很少参加劳动,还不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必须给他们补上这一课。以后我就常常带他们到地里,到老家劳动,传授王家家训,不能让他们忘记根本,要从小懂得节俭、珍惜,培养劳动人民感情。

        一个夏日,我两口同两个孩子出外散步返回的路上,突然阴云密布,接着下起雨来,眼下又无处避雨,孩子们骂这鬼天气使人扫兴,我两口对他们讲,这一段时间旱情严重,你们看,路旁包谷叶都拧绳了(晒卷了),庄稼急需用水,农民渴盼雨,我们全身淋湿又算什么?这时我就迎着风雨在前面小跑,眼望苍天,舒展双臂喊着:老天爷,快下场透雨吧,两个孩子赶上我,抹着脸上的雨水说:爸,你刚才的动作使我想起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的结束句来,这时,我们父子不约而同展开双臂齐诵:让暴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时,不用过多的说教,只要心系劳动人民,心有劳动人民的感情就足矣。

        再后来,我们老两口都退休了,两个儿子也先后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子女。他们都有正式工作,生活也算富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仍然坚持隔段时间把他们叫到老家或到县城别人给的菜地劳动。偶尔他们也会有些不情愿,我便再强调我父亲当年的话,不管干啥,劳动本色不能丢。不能忘本,这是你祖辈、父辈从实践中得来的。他们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环境,同时又锻炼了身心,这也是他们高寿的秘诀,亦是我们王家代代相传的家训。从此劳动也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每到双休日就问我,地里有干的活没有,挖地的重活让我们干。有时,他们也会把两个孙子领到地里,三代人共同劳动,其乐融融。

       看来,王家家训已在四代人心中潜移默化,并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