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南泥湾精神的继承者、红色基因的传播者

——记宝塔区南泥湾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侯秀珍
来源:延安市宝塔区关工委 作者: 时间:2019-10-16

 侯秀珍同志,女,出生于1944年,中共党员,曾任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党委副书记。2001年退休后,担任宝塔区南泥湾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至今。她热爱青少年,情系下一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十九年如一日,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南泥湾镇关工委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先进,本人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听南泥湾红色故事

侯秀珍的公公刘宝斋是河南沈丘人,是一位老革命,16岁就参加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九连副连长。1941年,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潭。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侯秀珍多次听公公刘宝斋讲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的故事。三五九旅刚到南泥湾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住的,都是在梢林搭草棚安家,砍梢林开荒种地,饿了就用野菜野果代粮充饥,闲暇之余还编织草鞋,炼铁自制生产工具……为提高开荒效率,部队还展开了劳动竞赛,每天公布成绩。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 26.1 万亩,收获粮食 3.7 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实现了“耕一余一”的目标,开创了“当兵不吃公家粮,还向政府交公粮”的世界先例。侯秀珍最爱听公公讲的故事是“气死牛”的故事。八路军里有一个战士叫郝树才,是陕西延长人,开荒非常厉害,一连3天保持了开荒4亩多地的纪录。有一位农民不信,牵着自己的牛来比赛。结果只耕了1亩多地,牛就口吐白沫累死了,而郝树才那天创造了开荒4.23亩的纪录。于是人们给他起了个‘气死牛’的外号,郝树才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侯秀珍的公公刘宝斋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自愿留守在南泥湾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老红军刘宝斋同志在世期间,除了参加集体劳动,还给来南泥湾来学习的人讲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故事,直到1984年去世。刘宝斋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一生,他大公无私、不求回报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侯秀珍。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传承红色基因,教育青少年”的精神在侯秀珍的心里扎下了根。她说“老父亲留给我们家最深的,一个是做人必须要本本分分,再一个就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能给国家添负担。老父亲这个精神我必须传承下去。”

传南泥湾红色基因

侯秀珍同志,在公公的言传身教下,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1978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入党的那天起,她就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要手干净、心干净,做好事、办实事,这样才能守得住父辈们打下的红色江山。”她在农业生产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被社员们选举为南泥湾大队妇联主任,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改革开放后,侯秀珍同志又被村民们选举为南泥湾村民小组长、村委会主任,一直到村党支部书记,她先后担任村干部15年。她把村上的每一件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来办,无时无刻不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初心。从修路到建学校,从带领大家致富到调解矛盾纠纷,侯秀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许。南泥湾村,过去由于基础条件落后,村里的孩子们上小学,都要蹚过一条小河,步行到五里外的阳湾村。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她决定“自力更生”建一所小学校。她动员全体村民,有技术的出技术、有力气的出力气,齐心协力建一所自己的学校。大家被侯秀珍同志的精神感动了,二话不说就积极上手,砖匠烧砖、石匠箍窑、木匠打课桌……一个多月的时间,没花一分钱,学校就建成了!1979年南泥湾村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

侯秀珍同志,乐于助人,关心青少年。“谁家没吃的了就送吃的,谁家半大小子还没成家就当媒婆给牵线。当年村里有个小伙子娶媳妇,结婚的衣服直到前一天还没准备好。侯秀珍白天地里干活,晚上连夜给赶做新衣服……”提起侯秀珍,南泥湾村民的话语里无一例外地充满尊崇。马宝智一家人多,经常缺粮少吃,侯秀珍便把自己的粮食送给他们,帮助一家人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1999年,延安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已经是南泥湾镇党委副书记的侯秀珍,积极响应上级党委的号召,亲自扛着老镢头上山,带领干部群众在三台庄等村栽树,为再造一个秀美的南泥湾贡献自己的力量。20年过去了,南泥湾的山头实现了由黄变绿、由绿变美的巨大转变。青山绿水间的南泥湾里就有许多树就是侯秀珍老人亲自栽的。她说“栽了多少树我不记得,这里有多少个山头我都记得。”

做南泥湾红色传人

侯秀珍同志,2001年退休后,就担任了南泥湾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她就一心一意扑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上。她经常骑着自行车深入企业、学校、村组,宣传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引导青少年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她关爱留守儿童、关注残疾等弱势群体,用无私的大爱点燃弱势青少年热爱生活,战胜困难信心和勇气。

侯秀珍同志还充分利用南泥湾的红色资源教育青少年,使青少年在革命传统教育下,在红色基因滋养下,茁壮成长。一是她经常组织南泥湾镇机关单位的青少年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纪念馆参观学习。二是每逢清明节,她都要和南泥湾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一起组织全体学生,从学校步行到九龙泉烈士陵园扫墓祭奠。她说,“通过步行体验,实地缅怀先烈,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当时战士们的艰辛,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她不但从思想上教育青少年,也从生活上关心青少年,有一年她去南泥湾小学宣讲红色故事。讲完后正值中午,她发现好多路远回不了家的孩子午餐只能吃干粮,在水管喝凉水。侯秀珍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发动附近3个村的村民筹钱,为孩子们买开水炉。“听说是给娃娃们办好事,周围群众踊跃捐款,从10元到100元不等,一天时间就收到了几千元。”第二天,侯秀珍拿着筹到的钱,给学校买了3个开水炉,“有了开水,娃娃们再也不用喝凉水了。”

为了让红色的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向青少年和来南泥湾参观学习的游人,一遍一遍讲着熟稔于心的南泥湾故事。她的深情讲述,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火热的岁月,让大家感受到当年革命战士激情澎湃的战斗豪情。有时候,晚上还有人前来听讲,侯秀珍总是热情接待,直至游客满意而去,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关工委奶奶”。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年轻时劳累过度,侯秀珍老人腰疼腿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女儿多次想说服老人跟她们去城里住,可是她却固执地说:“我不能离开南泥湾,要不然大家去哪里听南泥湾过去的故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侯秀珍同志坚定地说“只要我还能动,就要把南泥湾的故事讲下去,把南泥湾的革命传统传承下去,教育青少年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守住红色江山,守住人民幸福,守住革命传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