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革命不停步 晚年有为霞满天

来源: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作者:宝鸡市关工委 时间:2017-8-15

继续革命不停步 晚年有为霞满天

昔日疆场震敌胆,今朝“亮剑”众人赞;为党尽忠不言老,余热生辉写新篇。作为军人,他战斗、工作了三十九年,离休后他继续战斗了二十九年,写出了不少令人赞叹的故事。他就是陕西省军区宝鸡干休所关工委主任魏保德。

1946年2月,魏保德被调到华中军区雪枫大学电训队学习无线电专业,当年11月毕业后分配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电台,不久调到第二纵队司令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报务员、报务主任等职。参加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渡海作战,圆满完成了诸次战役的通联任务。1952年11月,奉命率领一部电台,随军参谋长先行入朝,为军主力入朝参战作准备工作。入朝后,参加了夏季反击战和接替15军防务任务。1955年9月调入兰州军区第九预备师参加组建独立通信营的工作,任营参谋长。1982年他从宝鸡军分区司令部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离休后,他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热心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先后被21个单位聘为德育辅导员、报告员、宣讲员、研究员、监听员、特约记者、顾问等职务。先后受到军、地各级表彰68次。其中:兰州军区、省军区先进离休干部2次、五好家庭2次;全国开拓老年事业、兰州军区政治部征文二等奖2次,陕西省(市)区、所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31次,宝鸡军分区优秀党员2次、新闻报道先进个人3次,陕西老年报、宝鸡日报优秀通讯员12次,各类报刊杂志征文获奖11次。他每年被干休所评为先进老干部或文明休养员和老年体育先进工作者,有的一年两项先进兼而有之。

发挥优势献余热,传情播爱育新苗。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老战士,最关心的是红色江山千秋永固,革命传统万代相传。1991年,为了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全党全军都要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号召,干休所正式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魏保德担任干休所关工委主任后,他认识到在这远离城区的陈仓大地上居住着一批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老红军、老八路和老解放,他们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缔造者、实践者、宣传者,也是光辉历史传播的“活教材”、“活化石”。他着眼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在所党委的支持下,每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老干部走向社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使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当他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让一些年轻人产生了思想迷惘和精神滑坡,他意识到了老兵的政治责任,决心在关心、教育青少年上发挥老兵的作用。他白天到学校、工厂、新农村、部队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单位了解学生、工人、战士和社会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及动态,晚上克服眼病带来的困扰,整理调查结果,把调查得到现实情况与革命传统故事结合起来写出讲稿,讲稿精彩、事例突出,也多次被市(区)关工委转发。而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眼睛又患有白内障。他每写一篇讲稿,每作一次报告,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心血。为此,他广览书报,四处求教,整理、修改报告文稿经常熬到深夜。为了使报告语言生动、活泼、感召力强,他不厌其烦地找资料,查字典,还对着录音机试讲,边听边改,查找不足。老伴和儿女们也都成了他报告试讲的对象。因此,他的每场报告都深受听众欢迎。长期以来,他坚持每年定期邀请驻地中小学和新农村刘家村的工作人员,召开宣教工作座谈会。共同探讨当前青少年的特点和思想状况,在互动交流中确定工作重点及方法步骤。还针对青少年和学生家长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和对策。他针对金陵中学的一个后进班,在定期讲传统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年后,这个班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每逢纪念日,魏保德会组织关工委成员接待青少年来所荣誉室等参观,并指定老干部辅导员用亲身经历作报告,深受青少年欢迎。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体验氛围。他先后组织干休所20多名老干部走向社会,为学校、县(区)乡镇、机关、部队、厂矿、企事业、劳教所和农村等190多家单位远离干休所200多里作各类报告850场(次),听众人数达79万人(次),受到各界好评的同时,关工委13次被省(市)区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魏保德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干休所于2010年被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捐资助学献爱心,营造关爱好氛围。多年来,魏保德一直把帮助贫困山区改善办学条件,救助失学儿童入学,向灾区人民和弱势群体捐款捐物当做是老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前几年关工委与宝鸡市边远山区的姚家岭小学建立联系点,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先后24次派老干部辅导员前去讲传统,根据学校条件差,学生家庭困难,在魏保德的提议下,所领导发出了“少花1元钱,献出一片情”的号召,先后4次捐款2.7万多元。给学校购置了教学用具,给每个同学送去了书包、笔盒和作业本等,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并由魏保德牵线搭桥,干休所4名团以上干部连续10年每年分别向驻地相家庄中学、范家庄小学的4名贫困生各捐款500元。同时魏保德还为市关工委举办的全市关心下一代国防教育图片展捐款10000元,资助相家庄中学品学兼优、不进网吧的学生奖学金2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所工休人员先后为学校、企业、农村、灾区群众捐款46万多元,衣物15600多件,支援地方义务植树5000余株,捐赠各类图书24600多册,受到了军地各级的表彰。

宣传报道促关教,勤奋笔耕乐悠悠。魏保德认识到,各级组织的支持和社会舆论的宣传是关工委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保障。因而他非常重视宣传工作,积极做好与各级关工委组织的信息交流,及时上报关工委工作进展情况,加大与社会的沟通力度,争取学校、部队、厂矿、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的支持,将重大活动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取得了新闻媒体的宣传支持。同时作为一名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历史的记忆和难忘的怀念,成了他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讲述中,他觉得只有把它们写下来,才能传之后世,使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昨天,珍惜生命,努力奋斗。他决定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他人生的又一次奋斗。然而,在动笔之初,他感到手中的笔并不比当年手中的枪好使。魏保德入伍前只上过几年小学,虽然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提高,但真正自己动手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位老战士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拿出当年在战争年代的那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除了单位订的报刊之外,还自费订阅10多种报刊杂志,经常学习到深夜。寒来暑往,笔耕不辍。魏保德战胜了阅读与写作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终于提高了文学素养。配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的宣传,他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中,写下《毛泽东勇闯虎穴》的报告提纲;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活动中,三次登门采访老红军钟声善,写出长篇通讯《革命理想高于天,拼命北上不畏难》;配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他写了《一刻也离不了人民群众》、《大力发扬不懈的奋斗精神》、》《耳畔响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立党为公人为本》等文章,每篇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魏保德应宝鸡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在“新四军老战士忆当年”栏目作报告,听众纷纷给电台打电话、写信,称赞魏保德的报告讲得生动,有吸引力,教育意义深远。时逢2009年的建国60周年大庆,十多家媒体也从不同角度邀请魏保德 “讲当年的故事”,播出后也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由于年事渐高,加上长期伏案笔耕,魏保德的双眼白内障加重,视力急剧下降,看书写字困难。为了不影响关工委工作和写稿,他配了眼镜、买了五倍放大镜。后来实在不行了,干脆自费到医院为双目置入了人工晶体。手术后视力虽然得到改善,但双眼发胀不适之苦常常伴随着他。他没有止步,依然勤奋地工作着,晚上很少在12点以前休息。他出版了散文集《晚枫》、《我是一个兵》、《淡淡的硝烟》和《红叶诗文选》。《淡淡的硝烟》被宝鸡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文学作品;《我是一个兵》被陕西省作协、省文学创作研究会评为优秀图书三等奖。原陕西省军区政委赵连臣将军在序作中指出,《我是一个兵》不失为真实生动、有说服力的教育青少年的好教材。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取得舆论优势,为关工委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